2023年9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中考改革”专题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围绕中考功能、中考改革政策分析、中考实践探索与反思、中考相关的监测评价等议题开展。《光明日报》客户端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中考改革’专题研讨会召开”、《南方都市报》客户端以“为教育强国建设奉献智库力量 专家云集华师商讨中考改革问题”对会议作了专题报道。
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川江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广东、广西、浙江三地智库的有益合作,围绕中考改革的核心话题,分享多元实践经验,明确未来改革方向,形成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改革共识和力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着眼于中考改革、探索有效“减负”等方面,提出此次会议的讨论与思考方向,希望三地学者在相互交流探讨中产出成果,有所收获。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小微指出,要从中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国家教育问题,并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国家意识,培养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学问的责任担当,通过多种方式为科学决策、有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季诚钧教授介绍了研究院和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三地加强教育交流,在基础教育治理、民族教育发展等议题上深化研究,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奉献智库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二级巡视员范韶彬介绍了广东省中考改革的情况,指出广东省面临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突出、中考考生数量庞大、“提毛工程”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需要在完善制度推改革、加强命题提质量、规范管理保公平、注重统筹促发展四个方面上持续发力,破解广东省中考难题。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陈海玉介绍了广州中考改革“一个导向+四个有利于”的核心特点,“一个导向”即两考合一、兼顾文理、基于课标、技术赋能,“四个有利于”即中考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高中多元优质办学、有利于教育公平。杨小微教授通过梳理我国中考改革政策的发展脉络,肯定了初高衔接与中考改革的意义和价值,认为中招考改革能为初高中衔接优化提供契机,同时指出德国、新加坡的分流经验可为我国的中考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季诚钧教授以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和浙江省教育生态监测为例,介绍了浙江省在分配生政策、普职比、结构型质量、学生减负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中考改革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区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征教授以广东省义务教育减负成效的评估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全面、实质性地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中考改革要关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供给、教学方式、课程开设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努力推动教育公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远杰副教授探讨了县域在中考改革中的地位,指出要让“县域”成为中考政策制定、中考理论建构和中考改革的一把尺子,实事求是地进行中考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地方性”内在转变。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内参室主任张冉博士分析了质性方法在县域教育评估中的应用困境与路径,指出在当下教育研究注重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主流趋势下,研究者与实践者更要重视实地考察与质性资料的收集,从而为区域性考试评价实践提供更好的建议。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广东、浙江、广西三省的教研机构研究人员、中学校长围绕中考命题、中考技术、中考备考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为如何完善中考制度、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了基层意见和建议。
在闭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胡劲松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是主要的建设阵地,尤其在中考改革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此次研讨聚焦于中考改革和区域的监测与评价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很有意义。面对中考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处理好四对关系:教育和职业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的关系。
图文 | 朱福建
编辑 | 程海涛
审核 | 季诚钧
终审 | 严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