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8日,“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暨教育智库联合会议在广西桂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生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湖南大学湖南省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设置15场主旨报告和2场专题交流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域教育治理创新以及县中振兴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中心胡劲松教授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共生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远杰副教授主持。宋树祥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推进“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加强协同研究与智库平台建设,为基础教育改革与治理创新提供专业支持。
胡劲松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和经验分享,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并对“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管理对象全学段覆盖、管理内容全面性与重点性平衡、改革与现行法律衔接等问题形成建设性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中心胡劲松教授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广西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围绕“市县结合”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专题报告,聚焦人口变化背景下的政策转型与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朱益明教授深度探讨了县中振兴与“市县结合”治理模式,指出改革需立足中国教育复杂性与特殊性。中国教育科学院牛楠森副研究员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工具,分享了关于“市县结合”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逻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李涛教授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与人口变化趋势,论述了“市县结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方征教授依据广东省某试点城市调研数据,探讨了“市县结合”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核心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朱福建博士就县中振兴路径展开探讨,提出需从外源性“输血”帮扶转向内源性发展,激活学校自身动力。柳州市教育局龙玫副局长分享了以“教共体”改革推动城乡教育均衡、践行“市县结合”的实践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徐赟副教授基于挂职经历与调研成果,论述了“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脉络、现实动力与实践路径。
杭州师范大学张墨涵教授深入探讨了基础教育生态,提出应从社会学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生态。湖南大学韦骅峰副教授分析了全国“高考改革调查问卷”,论述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选科认识与意向。华南师范大学刘磊明副教授阐明了教育体系走向制度化、结构化的演进历程,强调分级分类管理思维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性。湖南大学助理教授霍少波结合湖南桃源中学调研案例,阐述了县中教育评价改革与县域教育生态优化。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杰所长在“AI+循证教研”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就数据驱动的区域教研新范式进行报告。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马劲所长分享了县域普通高中评价改革实践,包括政策背景、现实问题与桂林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刘远杰副教授根据县域教育研究成果,在空间正义视角下论证了教育改革的县域逻辑,主张打破县域界限、促进市县协作,实现教育与社会文明协同发展。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代表们针对“基础教育管理和市县何以结合”“县中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县中教育评价改革”“县中教育生态优化的困境、阻力及应对措施”四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杭州师范大学季成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王浩文博士、范元涛博士等担任报告及交流环节主持。
广西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致辞
原文链接:http://edu.china.com.cn/2025-11/10/content_118169265.shtml
转自 | 中国网教育
图文 | 共生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 | 程海涛
审核 | 季诚钧
终审 | 严从根